“一进了门诊楼,往左拐就看到了扶梯,电梯附近就有很多等候椅、自助机,好找!”“不用跟轮椅一起争直梯了,方便你我他~必须给人民医院点个赞!”“新开的电梯周围还有无障碍卫生间、母婴喂养室,周围又宽敞又明亮的!太贴心了!”……2024年8月29日,一早来就诊的患者和家属发现西直门院区门诊楼增加了扶梯与一系列便民设施,纷纷热议起来。
“开始运行!”8月29日一早,随着启用仪式的红绸滑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西直门院区门诊楼自动扶梯投入使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临床科室主任代表和相关行政科室人员到场见证。
此举将为大部分患者和家属提供更加便利快捷的垂直交通方式,不仅能够显著缩短患者到达各个诊室的时间,同时也将大大缓解门诊楼原有电梯的运载压力,患者的就医体验将得到明显改观。
近些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西直门院区不断改造硬件优化流程,拓展医院服务空间。通过以时间换空间、以效率换空间、以管理换空间的办法,将有限的空间更加充分的利用于诊疗工作,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宽松舒适的就医环境。
“ 这是载入史册的时刻,‘人民人’几十年的扶梯梦终于圆梦!”王俊院长在致辞中向各级领导对医院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在改造过程中特别感谢全体“人民人”的奉献与支持,期望大家可以秉持这份精神,持续努力,像做扶梯、找空间一样,一道一道攻克难关,将百姓的就医获得感提升到更高水平!
“方寸之间有天地,细微之处有乾坤。”乳腺外科主任王殊作为职工代表发言表示,作为资深“人民人”,看到了近几年医院空间不断升级,有了长足的进步。寸土寸金的门诊手术室、半亩方塘的人民公园……再到新启用的扶梯,这些变化带着全体“人民人”的希望,相信一定可以让群众就医获得感更上新台阶!
“什么是领导力?领导力就是服务、责任与担当!”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高占成作为职工代表发言表示,近年来院领导带领全院职工找问题,做决策、办实事,以努力实现“患者满意、员工满意、社会满意、国家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不可能的事逐一变成现实,实现了“人民人”多年来的夙愿。看到医院日新月异发展,幸福感油然而生!
改造迫在眉睫 再次突破空间瓶颈
作为一家有着106年历史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其中西直门院区是在33年前投入运行的,如今院区日均门诊量已达13500人以上,再加上陪诊的患者家属等,7部厢式电梯已经远不能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行动不便的患者在拥挤人群中等候电梯,孕妇扶着扶手步履蹒跚地攀爬楼梯……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王俊院长的内心无不焦急万分。他多次与医院党政领导班子深入研讨,下定决心要克服一切困难,打通这看病的最后一百米,为门诊楼加装扶梯。
在哪建?怎么建?王俊院长带领党政领导班子开始在院区四处寻觅、实地考察,最终决定选址在门诊楼的南侧天井,加装4对、8列扶梯。
困难重重 那就挑战不可能!
正在使用的楼宇内加装电动扶梯,其难度可想而知,对空间限制、技术调整、结构安全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如何克服施工空间受限、如何施工同时不能影响正常医疗、如何有效的隔离噪音和粉尘......”从决定加装到动工历时一年时间,在医院党政领导的部署指引之下,基建处制定了一系列严谨详实的预案和精心的施工安排。但是,即使前期做好了各种应对准备,但在过程中仍旧是困难重重......
那就去想办法 挑战不可能!
挑战之一吊装作业的安全管理。在空间狭小和垂直运输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大型设备需从门诊楼屋顶吊装,难度高,需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在复杂的吊装操作中采取了专业化的措施,并通过增加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管理人员对周边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疏导,确保钢结构及扶梯设备的安全就位。成功在15天内完成了5层楼的封顶,8部扶梯也在1天内安全就位。
挑战之二复杂的地下土质情况。采取锚固5米的卵石持力层的科学方案,通过夜以继日轮班抢工,最终成功完成微型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为接下来的工程赢得时间。
挑战之三施工不能影响正常医疗。“我们既要考虑结构安全、医院24小时运转的载量需求,还要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正常的诊疗秩序。”基建处处长姜可伟表示,第一是要把施工对患者就医的影响降到最低,把噪音较大工序调整到门诊结束后集中抢工,并采取密封防尘措施,除此之外,还需要更高的施工技术和精度,确保施工不能对医院的精密检验检测仪器造成任何影响。
因地制宜 门诊大厅优化再升级
本次改造,将原有的门诊大厅功能进行了再次优化升级。
除了1-5层自动扶梯,还设置患者等候区、自助服务区,并在门诊首层设立了公共卫生间、无障碍卫生间、母婴室、门诊服务窗口等便民服务设施。
患者从门诊大厅进入,直接左走乘扶梯,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到达各楼层。原有的直梯主要服务于高龄老人、孕妇和坐轮椅的患者,运载力得到极大提升。
简化就诊流程,开通绿色通道,持续升级互联网医院功能、设立术前管理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始终在改善医疗服务的道路上耕耘不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不断突破空间瓶颈,因地制宜改造硬件升级空间,优化流程方便就医,从细节上下功夫,“软”“硬”兼施,让看病更便捷,也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就医体验。
(供稿:基建处、宣传中心 钟艳宇 责编:张贺)